相信大家都知道汽車生產有四大工藝:沖壓、焊裝、涂裝、總裝。如果不是親自見識過或是看過視頻,其實許多消費者都不知道汽車的生產過程,今天就和大家一一述說。
當然現(xiàn)今的生產方式幾乎都是流水線作業(yè),而在汽車的這條生產流水線上就有沖壓、焊裝、涂裝、總裝,四大車間。
首先,將車身所需要的鋼板從原始卷料(形狀類似衛(wèi)生紙)中開卷,裁剪成所需的大小。
將裁剪建好的板材,通過沖孔和落料的方式去除多余的部分。
再進入8100噸沖壓線,進行沖壓
將沖壓好的車身部件檢查擺好,送到焊裝車間
焊裝車間的擁有眾多自動化設備,包括激光機、等離子發(fā)生器、機器人焊鉗、自動激光檢測設備、庫卡機器人等等。
通過機器人將車頂、框架、底板焊接好,再將車門及前后蓋裝好,得到白車身
為了保證涂裝的質量,涂裝前要先對白車身表面進行檢查。
將白車身浸入電泳池,形成防止車身生銹的電泳層。
再由涂裝機器人對車身進行底漆、色漆及光油的噴涂,保證噴涂均勻
涂裝工藝完成后,車門將被拆下,進行全車的總裝
動圖
總裝完成,一輛車就下線了,可以進行路試了
除了生產汽車之外,還需對汽車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,達標后才能交到消費者手中。
對新下線的整車進行質量檢驗。在這個過程中,需要全面運用之前培訓時教過的方法,對眼前的新車進行“地毯式檢查”。經(jīng)過耐心細致地觀察,卻可以發(fā)現(xiàn)其中暗藏的質量缺陷,如坑包、劃傷、臟點等等。而看起來完好的車身,其鋼板的縫隙、零部件的邊角等細節(jié)之處所存在的誤差,經(jīng)過評定后確定是否需要返修。
一汽大眾佛山工廠,擁有眾多檢測實驗室,諸如材料實驗室、整車氣味艙、標準光源間等多個實驗室會對金屬、塑料、皮革等各種材質的強度、顏色、氣味進行檢查。為檢驗車身的耐腐蝕性,質保部門會運用專門的實驗設備,模擬潮濕、鹽霧、酸雨等條件對車身零部件進行實驗。
據(jù)大師了解,這樣的工廠總投資130億,平均每分鐘一輛車下線,一年的產量能達到30萬輛,如此強大的產量都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,部分地區(qū)提車仍需等候1~3個月。二期工程仍在建設中,完成后年產量將達到60萬輛。